回族武高跷,亦称天安寺同乐高跷,创会于清朝嘉庆十九年(公元1815年),家族传承八代,曾出过皇会。由于老会会员基本都是回族,又是以表演武高跷著称,被群众称为“回族武高跷”;因当年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有座天安寺,固以寺为名,以与民同乐为宗旨,取名为“天安寺同乐高跷会”。当年西北角前辈王宝善,在回族群众中颇具威望,擅长高跷技艺,闲时便召集回族亲友踩高跷娱乐,民间艺人有个绰号“大天一”的先生武功高强,并参与教练,在高跷表演时融入武术和杂技动作,单教秘传一些绝活。因表演精彩,别树一帜,当时在天津颇具影响,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。
回族武高跷跷高独特,有80公分高。在武高跷技艺中踩在高跷腿子上,可以“腨”腿子在天津独一无二。老会回族女子踩跷平地撂叉干净利落,独具风采。独创双锣、双鼓双点带嘟噜,伴奏时双锣要不断地旋转360度击打难度大。并巧搭人物融入剧情,边伴奏边表演。表演戏目较多融8个传统折子戏,人物扮相齐全。武高跷表演人数最多,由18至22名演员成对入场表演。目前,老会仍保持着高跷表演中的扛举三层叠罗汉的造型表演,难能可贵的保留了老会百年经典传统绝活三层排风的造型表演。
目前老会会址已拆迁,在红桥区新春花苑物业管委会的帮助下,老会暂时有了活动会所。目前已有10余名年轻会员在前辈们的精心传授下,回族武高跷技巧得到了良好有序地传承。
表演场面
表演场面
表演场面